您的位置: 德育之窗 学生资助

马建斌副主任在第四期全国省和地市学生资助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马建斌副主任在第四期全国省和地市学生资助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安排彩票公益金给予资助;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提高业务能力,全面推动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财务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分片举办全国省、地、县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是省、地培训班的第四期,借这个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对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对中职学生资助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做好中职资助工作的责任感。

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学生资助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对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要求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教会讲话中强调:“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温家宝总理在全教会讲话中关于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强调要“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

从《教育规划纲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二是学生资助的力度和覆盖面将快速扩大;三是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关于学生资助工作的战略构想变成美好现实,把党和国家作出的战略部署变成实际行动,我们大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这是中央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二是要充分认识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职资助工作是一项神圣、光荣、伟大的工作,这是因为它服务的事业非常重要,它服务的人群较为特殊,它本身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难度较大。

中职资助工作所服务的事业是中等职业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一篇大文章、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到锦涛同志和家宝同志始终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中共中央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都把职业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这是由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技术传承采取的是家族式传承、师徒式传授的方式。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兴起,传统的传授方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形式的职业教育油然而生。我国最早的职业学校是1886年福建的马尾船政学堂,当时的清政府购买了一批先进的军舰,但是缺乏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所以办了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在之后的100多年里,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5次发展高潮。将这5次高潮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相对应,就会发现,每一次职业教育发展高潮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潮期;每次职业教育陷入低谷,都是我国经济发展陷入低谷的时期。从历史规律来看,职业教育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现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来看,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但是,中等职业教育面向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学生资助政策是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方面中职资助工作量大面广。在义务教育“两免”纳入保障机制后,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是各类学生资助政策中力度最大、在校生比例最高、覆盖面最广、财政投入最多、资金量最大的一项资助政策。正如家宝总理所说,国家把最好的资助政策给了职业教育。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受资助的人数是1200万左右,资金数额接近300亿。我国助学金中央和地方加起来是180亿左右,免学费中央和地方加起来接近100亿。

另一方面,中职资助工作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中职招生对象相对多元,既有初中毕业生,也有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加之招生时间是全天候的和学生的高流动性,这给政策的落实和把握都带来一定难度。中职学校类型多,有技工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涉及的部门多,涉及到财政、教育、劳动等部门。中职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多元,既有中央资金,又有省级资金、市级和县级资金,资金下拨层数多,及时到位难度大。同时,中职资助工作社会敏感度高,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表现为举报投诉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翔实。以上特点,决定了中职资助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艰巨的工作。

二、要正确认识中职资助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做好中职资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实施三年来成效非常显著。一是推进了教育公平,让过去不能上学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二是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三是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职招生数快速增长,辍学率、流失率大大下降。四是促进了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物质上帮助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的良好效果,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

但是,目前中职资助工作存在问题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可以说是问题惊人,旧的不断扩大,新的不断产生,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使得这一政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别地区和中职学校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及时足额发放。其主要原因在于拨款机制不健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国家助学金发放不及时、不足额,没有把好事办好,让学生和社会对我们的政策产生了误解,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也给一些学校骗取、套取助学金提供了一些机会。

第二,套取骗取国家助学金的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地区非常严重。表现的形式和手段:一是和技工学校重复注册;二是把普通高中的学生注册为中职学生;三是不及时删除流失学生信息,继续领取助学金;四是非法获取如购买或盗用虚假信息注册,尤其是有些地方混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概念,把一些非全日制学生注册为全日制学生,套取助学金。

三、进一步加大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监控力度,确保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

针对存在的问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确定的今年中职资助工作的方针是:强化落实,狠抓监管。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把认真学习领会《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同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水平和效果结合起来,不能流于形式。

2、要加快推进免学费政策的落实工作。要尽快将2009年秋季和2010年春季免学费资金拨付至学校,并监督学校退还免学费学生已交纳的学费。

3、要探索实行助学金集中发放机制。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表明,由省或地市(最好是省级)集中发放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少资金下拨的中间环节;二是对学校骗取套取助学金起到制约的作用。从技术角度看,集中发放难度并不大。现在是信息化操作,学校和各级资助管理部门将包括银行卡信息在内的学生资助信息审核无误后,报省、地市资助管理部门。省、地市资助管理部门把审核后的信息以电子版方式提供给银行,由相关银行直接拨付到学生银行卡上。从今年秋季开始,各地要积极探索推行集中发放机制。

4、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因地制宜完善有关发放和监管的制度和政策。

二是建立学期或年度审计制度。

三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在这里,我再次强调:每个月,省地中职管理和资助管理部门至少抽查2所直属学校和34所下属学校。

四是改进公示制度。由中职学校同级或上级资助管理机构将所辖学校资助名单打印盖章公示到相关学校。一般在开学两个月内将所有学生名单公示,之后每隔12个月公示一次受助学生异动(增加和减少)名单。

五是要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对于群众反映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查处,要进行备案,要专人记录,要有反馈。

为了加强中职助学监管工作,教育部正在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制定、完善有关政策: